2025-05-09
深度探讨加密货币价值之谜:流动性才是根本、分发是赋能的开始
比特币在 4 月 20 日完成了最新一次的减半,备受全网关注;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 Runes 协议的上线,凭借 BRC20 推出,ORDI、SATS 等铭文资产创造了千倍、万倍财富神话。
而 Runes 作为 BTC 一层的资产发行协议,是 Ordinals 协议创作者针对 BRC20 的改进版。那么 Runes 的上线,会再次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吗?
Runes 协议引爆符文热潮
我们再次感受到全网的 FOMO,而这种情绪在加密行业度过熊市以来不断出现和蔓延,时常让人兴奋,躁动不安,但却不得其宗。所以在 FOMO 之余,借此减半和新资产发行良机,尝试去探索一些底层逻辑。
为了便于后面对加密行业的理解,这里从传统经济入手,对传统实体经济和 Web2 网际网路经济模式进行抽象:

当一个 Token 刚被部署、创造出来,它一定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分发到使用者手里,分发的方式各种各样,包括预留、投融资、挖矿、拍卖、铸造、白名单、空投等;分发的物件包括开发者、投资者、矿工、竞拍者、社群贡献者等。这些人会成为最初的持有者(Holder),是 Token 的利益相关者,并成为 Token 价值的建造者(Builder)。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Token 与 Holder 之间就存在共创共生、一致关联的关系。而传统模式下,产品与使用者很多情况下是松散的、割裂的关系。
为什么 Token 与 Holder 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这个模型中,包含著一些普遍而基本的底层逻辑。
Token 最初是没有价值的,仅是一个空壳,但它可能会成为价值的载体。在传统经济中,产品在推出之际,是已经承载著实际可用的价值的;但 Token 从一开始是几无用处,毫无价值,但它可能承载著预期,这是建立者、白皮书,或者布道者赋予它的。
那么,如何让可能和预期变成事实?于是需要为 Token 进行价值赋能,而赋能是从分发开始的。
Token 分发是赋能的开始,分发方式的创新格外重要,关乎公平、去中心化、共识形成等多个方面。分发方式多种多样,采取各种分发方式,其中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以 Token 为纽带,触达 Holder,聚合资源,凝聚共识,发挥各自优势,成为建设者,共同为 Token 赋能。可以说,Token 的分发方式将对赋能的效果和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
Token 最初没有价值,但却可以有价格,这一点非常重要。而这个价格具有一定的任意性,「精准性」 在此时没有那么重要,它甚至可以任意给定,只要能触发交易。此时价格就是一个触发因素,以吸引有需求的交易者执行交易。
所以 Token 前期的价格,基本上仅跟交易需求有关,任意的初始价格,会随著交易需求变化而实现后续的价格发现。这跟传统也截然不同,传统产品的路径是从价值到价格,价值和需求共同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而波动。
价格触发了交易,交易带来了流动性。通常情况,一个初创的 Token,除了交易其实没啥用,交易是其最大的功用。而无论是订单薄、AMM、Token 系结智能合约、图币二象性等流动性方式,本质上都是通过外挂或内建的交易,来实现 Token 的流动性。这里的流动性,就是指一种加密数位资产能够被兑换为另一种加密数位资产的能力和效率。
流动性为 Token 注入价值,成为 Token 价值之源。一旦 Token 获得流动性,就能对其价格提供持续支撑和支援。所谓支撑是指,一个高流动性的 Token 总是能够实现平滑交易,而不出现剧烈波动,失去价格平衡。
所谓支援,是指在流动性做市中,Token 会实现价格发现,甚至可以进一步提供价格语言。
最为重要的是,自此,具有流动性的 Token 将扩展出其他价值。以流动性为基础,在流动性为价格提供支撑、支援的基础上,Token 的价值得以派生。Token 将从一个价值空壳、仅承载价值预期的媒介,转变成为一个具有持续价格的真正意义的加密数位资产,而不是千夫所指的 「空气币」。
将扩展出哪些价值呢?这就是基于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加密资产进行金融应用创新,比如:
支付手段:Token 可以作为支付手段,实现在加密世界的货币兑换和在虚拟世界的消费;
抵押生息和借贷:Token 作为具有价格和价值的加密数位资产,可以进行抵押生息、抵押借贷;
衍生品创造和组合:Token 作为底层价值资产,进行衍生品的创造和组合,满足不同风险和收益偏好的需求;
总之,一旦具有了持续的价格,很多 Crypto 金融应用就可以被创新出来,吸引新使用者加入,带来繁荣发展。
至此,我们从传统产品以交易为核心的价值 / 需求模型出发,探讨了传统中价值、价格、价格和流动性的相互关系;并基于 Token 与 Holder 的关系模型,重点探讨了 Token 的价值来源,重要的结论是,流动性才是 Token 的价值来源,并由此派生出 Token 的其他价值。
为加深理解,进一步对前面的内容做一个归纳总结,我称之为 Crypto 的价值三角: